(節選自2025年4月29日糧油市場報A01版,糧油市場報記者:趙瑞華)
每每在千裏之外的大米加工企業看到生產線上產自漳州的全自動包裝機械裝備,總會感到自豪和欣慰。”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林兆宇表示。在福建漳州,一台台糧食包裝機械裝備經過組裝、調試,被運往大江南北,以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非糧食主產區的漳州,緣何能培育出一批占據全國70%左右市場份額的糧食包裝機械裝備制造企業,並打造細分領域裝備制造產業高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正是八閩大地孕育出的“敢爲人先、愛拼會贏”企業家精神,讓漳州民營糧食機械包裝企業敢于堅持“走出去”,不斷走出環境、技術、市場“舒適區”,持續增創發展優勢、充分發揮集群效應、穩步壯大產業規模,造就了這個“生機勃勃”的細分產業。
“走出去”,闖出從“小機器”到成套“大家夥”新產業
據介紹,產自漳州的半自動、全自動包裝機械裝備,目前廣泛應用于大米加工、飼料加工等行業,並向宠物糧、化工顆粒料、貴金屬顆粒等領域拓展。成立于2000年的漳州佳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研發、生產、銷售電子定量包裝設備、自動計量包裝設備、自動真空包裝設備、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等当前產品的高科技企業。 30年前,佳龍科技董事長蔡松華從白糖定量秤轉向糧食定量包裝秤、包裝機研發,通過組建技術創新與實踐經驗兼備的技術團隊,建立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員工創新積極性,爲当前產品持續叠代升級提供有力支撐、注入創新活力。2004年佳龍科技榮獲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成功推出國內首台六面體真空包裝機。“從一台定量秤這樣的小機器開始,曆經20余年,佳龍科技現已成長爲擁有近百種型號自動包裝機及成套全自動裝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郭學峰說。 如蔡松華“走出去”創立佳龍科技一樣,當時不少專業人才投身該領域。高峰時,漳州擁有近20家糧食包裝機械裝備制造企業。
“走出去”,加快融合應用自動化到智能化新科技
3月,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2024年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顯示,漳州佳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自動六面二次裝袋機(ZBD-1200)”,被認定爲“省內首台重大技術裝備”。 爲持續強化技術創新支撐,佳龍科技與福州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達成長期產學研合作,搭建福建省“計量與包裝設備聯合研發中心”“高端柔性智能化包裝裝備協同創新平台”。截至目前,已取得400多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在佳龍科技全自動包裝設備演示展廳,公司董事會秘書遊水香告訴記者,通過不斷技術革新,這台新型二次裝袋機完美適配傳統包裝生產線,實現了從一次裝袋到二次裝袋的全自動生產。 圍繞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融合推進包裝機械裝備自動化,佳龍科技也在作創新嘗試。 “下一步,計劃通過視覺識別技術、AI大模型的系統集成應用,實現包裝品標准識別、設備故障自檢等功能,大幅提升設備的問題響應與解決能力;同時加強包裝環節的數據采集與分析,以數據驅動生產優化,進一步釋放產能潛力。”郭學峰介紹說。
“走出去”,積極擁抱包裝機械設備升級市場新機遇
着國內糧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制造水平不斷提升,國產糧食機械裝備在海外相繼應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糧食機械貿易合作往來密切,也成爲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之一。 着力開發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福建糧食包裝機械裝備制造企業也將目光瞄准了國際市場的拓展,“走出去”腳步正在不斷加快。 近年來,佳龍科技積極參加國際知名行業展會,展示包裝機械新当前產品、新技術,不斷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據介紹,目前佳龍科技的包裝機械裝備已遠銷東南亞、南亞、美洲、非洲地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建立起完善的銷售和售後服務網絡,年機械裝備出口量約占總出貨量的10%~15%。 總體看,國內糧食機械裝備走出去空間廣闊,但也存在出口模式單一、過渡競爭、品牌不強等短板和不足。糧機裝備制造企業要聚焦当前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提升,依托產業聯盟,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合作,逐步推動從当前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資本輸出轉變,不斷提升“走出去”層次和水平。 “以大米爲口糧的東南亞地區未來市場空間很大,當地稻米加工生產線已經來到從半自動升級到全自動、甚至智能化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強化在地化售後服務體系建設,抓住東南亞大米加工、飼料加工生產線裝備升級的新機遇”,郭學峰表示。 民營經濟是福建經濟的重要特色、優勢和活力所在。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強調,始終堅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信心決心,讓民營經濟的廣袤“森林”更加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行業資訊
友情链接:自动液氮泵 | 南京瑞迪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中核维思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货架 |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台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华歧热镀锌钢管 | 建筑装修垃圾分选 | 电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