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2025年4月29日糧油市場報A01版,糧油市場報記者:趙瑞華)
每每在千裏之外的大米加工産業看到生產線上產自漳州的全自動包裝機械裝備,總會感到自豪和欣慰。”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林兆宇表示。在福建漳州,一臺臺糧食包裝機械裝備經過組裝、調試,被運往大江南北,以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非糧食主產區的漳州,緣何能培育出一批占據全國70%左右市場份額的糧食包裝機械裝備製造産業,並打造細分範圍裝備製造產業高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正是八閩大地孕育出的“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産業家精神,讓漳州民營糧食機械包裝産業敢於堅持“走出去”,不斷走出環境、技藝、市場“舒適區”,持續增創擴展優勢、充分發揮集群效應、穩步壯大產業規模,造就了這個“生機勃勃”的細分產業。
“走出去”,闖出從“小機器”到成套“大家夥”新產業
據展現,產自漳州的半自動、全自動包裝機械裝備,目前廣泛應用於大米加工、飼料加工等工業,並向宠物糧、化工顆粒料、貴金屬顆粒等範圍拓展。成立於2000年的漳州佳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註研制、生產、銷售電子定量包裝設備、自動計量包裝設備、自動真空包裝設備、自動化包裝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等商品的高科技産業。 30年前,佳龍科技董事長蔡松華從白糖定量秤轉向糧食定量包裝秤、包裝機研制,通過組建技藝創新與實踐經驗兼備的技藝團隊,建立技藝創新激勵機製,充分激發員工創新積極性,為商品持續叠代升級供應有力支撐、註入創新活力。2004年佳龍科技榮獲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成功推出國內首臺六面體真空包裝機。“從一臺定量秤這樣的小機器開始,歷經20余年,佳龍科技現已成長為持有近百種型號自動包裝機及成套全自動裝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産業。”公司副總經理郭學峰說。 如蔡松華“走出去”創立佳龍科技一樣,當時不少專業人才投身該範圍。高峰時,漳州持有近20家糧食包裝機械裝備製造産業。
“走出去”,加快融合應用自動化到智能化新科技
3月,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2024年首臺(套)重大技藝裝備名單顯示,漳州佳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自動六面二次裝袋機(ZBD-1200)”,被認定為“省內首臺重大技藝裝備”。 為持續強化技藝創新支撐,佳龍科技與福州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福建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達成長期產學研合作,搭建福建省“計量與包裝設備聯合研制核心”“高端柔性智能化包裝裝備協同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已取得400多項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藝專利。在佳龍科技全自動包裝設備演示展廳,公司董事會秘書遊水香告訴記者,通過不斷技藝革新,這臺新型二次裝袋機完美適配傳統包裝生產線,達成了從一次裝袋到二次裝袋的全自動生產。 圍繞如何通過技藝創新融合推進包裝機械裝備自動化,佳龍科技也在作創新嘗試。 “下一步,計劃通過視覺識別技藝、AI大模型的系統集成應用,達成包裝品標準識別、設備故障自檢等性能,大幅提升設備的問題響應與解決能力;同時加強包裝環節的數據采集與分析,以數據驅動生產優化,進一步釋放產能潛力。”郭學峰展現說。
“走出去”,積極擁抱包裝機械設備升級市場新機遇
着國內糧機産業逐漸擴展壯大、製造水平不斷提升,國產糧食機械裝備在海外相繼應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糧食機械貿易合作往來密切,也成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抓手和載體之一。 着力開發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福建糧食包裝機械裝備製造産業也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的拓展,“走出去”腳步正在不斷加快。 近年來,佳龍科技積極參加國際知名工業展會,參考包裝機械新商品、新技藝,不斷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據展現,目前佳龍科技的包裝機械裝備已遠銷東南亞、南亞、美洲、非洲地區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建立起完善的銷售和售後效勞網絡,年機械裝備出口量約占總出貨量的10%~15%。 總體看,國內糧食機械裝備走出去空間廣闊,但也存在出口模式單一、過渡競爭、品牌不強等短板和不足。糧機裝備製造産業要聚焦商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提升,依托產業聯盟,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鏈合作,逐步推動從商品輸出向技藝輸出、資本輸出轉變,不斷提升“走出去”層次和水平。 “以大米為口糧的東南亞地區未來市場空間很大,當地稻米加工生產線已經抵達從半自動升級到全自動、甚至智能化的擴展階段,我們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強化在地化售後效勞體系建設,抓住東南亞大米加工、飼料加工生產線裝備升級的新機遇”,郭學峰表示。 民營經濟是福建經濟的重要特色、優勢和活力所在。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強調,始終堅定促進民營經濟擴展壯大的信心決心,讓民營經濟的廣袤“森林”更加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工業信息